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12183-2018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以下简称应答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应答机的设计、生产和验收,是编制应答机产品标准的基本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JB 74A—1998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

GJB 150.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 150.3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 150.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 150.5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5部分:温度冲击试验

GJB 150.9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 150.15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5部分:加速度试验

GJB 150.16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6部分:振动试验

GJB 150.18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8部分:冲击试验

GJB 151A—19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 152A—19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 181B—2012 飞机供电特性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 监视雷达和防撞系统(ICAO Annex
10 Volume IV

Surveillance Radar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s)

3 产品分类

应答机根据应答模式通常分为:A/C 模式应答机和S 模式应答机。

4 要求

4.1 A/C 模式应答机

4.1.1 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1.1.1 应答模式

应能正确检测询问机 A/C 模式的询问,并做出应答,询问格式如图1所示。

GB/T 12183—2018

MA:8μs±0.2μs

<img src="https://ab.github5.com/GB_9_19_file_path/bc3fb9a7fa66705b/media/image4.png"

style="width:7.50669in;height:3.49998in" />0.8 μs ⊥0.1μs

1 A/C 模式询问格式

4.1.1.2 应答特性

4.1.1.2.1 框架脉冲

框架脉冲应由两个间隔为20.3μs±0.1μs的脉冲F₁ 和 F₂ 组成,如图2所示。

style="width:11.90667in;height:1.79344in" />

2 应答代码的组成

4.1.1.2.2 信息脉冲

信息脉冲从第一个框架脉冲起,应以1.45 μs
的增量间隔排列(如图2所示),其代号和时序位置排

列见表1。

1 信息脉冲代号和时序位置排列 单位为微秒

信息脉冲代号

时序位置

1.45

A;

2.90

4.35

A2

5.80

C;

7.25

8.70

X

10.15

11.60

13.05

14.50

GB/T 12183—2018

1 (续)

单位为微秒

信息脉冲代号

时序位置

15.95

.

17.40

.

18.85

注:X脉冲位为0。

4.1.1.2.3 特殊位置识别(SPI) 脉冲

在 A 模式应答时,除规定的信息脉冲外,可与信息脉冲一起发送SPI 脉冲。
SPI 脉冲的位置应在第

二个框架脉冲之后4.35 μs±0.1μs处(如图2所示),发送持续时间应为15 s~30
s。

4.1.1.2.4 应答代码

4.1.1.2.4.1 A 模式代码

应为二-八进制编码,从“0000”到"7777"共4096种识别代码,排列顺序为
A₁A₂A₁B₁B₂B₁C₁C₂C₁D₄D₂D₁ ,

其中包括3个特殊代码:

a) "7500" 表示飞行器受到非法干扰(HIJ);

b)"7600" 表示通信故障(COM);

c)"7700" 表示紧急状态或机械故障(EMG)。

4.1.1.2.4.2 C 模式代码

接收绝对大气高度数据,按照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第3章附录中二次雷达

气压高度转换表的要求,转换成 C 模式代码。

4.1.1.2.5 应答脉冲波形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脉冲宽度为0.45 μs±0.1μs;

b) 脉冲上升时间介于0.05 μs 与0. 1 μs 之间;

c) 脉冲下降时间介于0.05 μs 与0.2μs 之间;

d) 脉冲序列中任何一个脉冲相对于其他脉冲的幅度变化不超过1 dB。

4.1.1.2.6 应答脉冲位置偏差

应答脉冲序列中每一个脉冲相对于第一框架脉冲间隔容差应为±0.10
μs。应答脉冲序列中任一

脉冲相对于(除第一脉冲外)其他脉冲的间隔容差应为±0.15 μs

4.1.2 技术性能要求

4.1.2.1 接收性能

4.1.2.1.1 接收频率

应为1030 MHz±0.2 MHz。

GB/T 12183—2018

4.1.2.1.2 灵敏度

在下列条件下,最低触发电平(MTL) 容限应为—77 dBm~—69 dBm:

a) 译码率应不小于90%;

b) 测试点为应答机天线端口。

4.1.2.1.3 带宽

3 dB带宽应不小于6 MHz。

4.1.2.1.4 动态范围

信号在 MTL+3 dB~-21 dBm之间时,应答率应不小于90%。

信号为—81 dBm 时,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1.2.1.5 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当脉冲间隔和脉冲宽度为标称值时,各种模式之间灵敏度的变化应不大于1 dB。

4.1.2.1.6 镜频抑制

应不小于60 dB。

4.1.2.2 处理性能

4.1.2.2.1 应答条件

在满足下列所有条件下,应答率应不小于90%:

a) P₃ 幅度变化从低于P₁ 幅度1 dB 到高于 P₁ 幅度3 dB;

b) 在 P₁ 以后1.3μs~2.7μs间隔内没有收到脉冲,或收到脉冲的幅度至少比
P₁ 小 9 dB;

c) P₁ 、P 的幅度比收到随机脉冲幅度大10 dB。

4.1.2.2.2 不应答条件

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应答率应不大于10%:

a) P₁ 和 P₃ 脉冲之间的间隔大于或小于规定值1 μs ;

b) 脉冲特性、幅度与正常询问相似的单个脉冲。

4.1.2.2.3 寂静时间

识别到一个正确的询问后,在应答脉冲序列的持续时间内,A/C
模式应答机不应答其余任何询问。

寂静时间最迟在应答脉冲序列的最后一个脉冲后125μs 内结束。

4.1.2.2.4 旁瓣抑制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P₂ 幅度不小于P₁ 幅度,且 P₁ 和 P₂ 间隔为2μs±0.15μs时,应答被抑制;

b) 抑制时间为35μs±10μs;

c) 抑制应可在抑制时间结束后的2 μs 内再次触发。

4.1.2.2.5 脉冲宽度识别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GB/T 12183—2018

a) 收到的信号幅度在 MTL 到高于此电平6 dB 范围内,宽度小于0.3 μs 时
,A/C 模式应答机不

应答或抑制;

b) 除信号脉冲幅度的变化接近于一个询问信号外,在 MTL 到高于此电平50 dB
范围内,宽度大

于1.5 μs 的单个脉冲时,不应答或抑制。

4.1.2.2.6 回波抑制和恢复

A/C
模式应答机应具有回波抑制功能,以保证当空间信号出现回波时还可能正常运行。此功能应

满足4.1.2.2.4 中所述抑制要求。

灵敏度降低:在收到宽度大于0.7μs
的任何脉冲(即退敏脉冲)时,接收机应降低灵敏度,灵敏度范
围在退敏脉冲幅度到此脉冲幅度增加9 dB
之间,除在退敏脉冲后的第一微秒内,其他时候应不低于退

敏脉冲的幅度。

恢复:灵敏度降低后,接收机在收到信号幅度高于 MTL+50 dB 的退敏脉冲15 μs
以内,应恢复灵

敏度(MTL+3dB 以内)。恢复应是线性变化,平均速度应不超过3.5 dB/μs。

注:宽度小于0.7 μs 的单个脉冲,不要求降低灵敏度。

4.1.2.2.7 随机触发速率

在300次间隔相等的随机触发(随机触发信号速率不应超过载机平台上所有可能产生干扰的设备
最大的干扰水平)或30s
内(以较少者为准)的条件下,且无有效询问信号,应答机每秒不应产生超过

30次 A 模式或C 模式应答。

4.1.2.2.8 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速率:对15个脉冲编码的应答,应答机应具有至少每秒应答1200次的能力。除非只工作在

4500 m 高度以下的应答机,才允许应答机具有至少每秒应答1000次的能力;

b)
速率限制:应答机应具有应答速率限制能力,应答速率可调范围为500次/s~2000
次/s,或最
高应答率可少于2000次/s。应答率超过选定值的90%时,灵敏度应降低至少3 dB,
当应答率 超过选定值150%时,灵敏度应至少降低30 dB。

4.1.2.2.9 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询问信号 P₃ 脉冲的前沿与应答框架脉冲 F₁ 前沿之间的延时为3μs±0.5μs;

b) 在 MTL+3 dB~MTL+50 dB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相对于P₃)
应不大于0.1 μs ;

c) 不同模式之间应答的延时变化应不大于0.2 μs。

4.1.2.3 发射性能

4.1.2.3.1 发射频率

应为1090 MHz±3 MHz。

4.1.2.3.2 发射功率

在应答机天线端口,发射峰值功率应在21 dBW~27 dBW 之间。只工作在4500 m
以下的应答

机,天线端口的发射峰值功率应在18.5 dBW~27 dBW之间。

GB/T 12183—2018

4.2 S 模式应答机

4.2.1 主要使用性能要求

4.2.1.1 应答模式

应具备对 A 模式、C 模式、交互模式、S 模式4种询问模式的应答能力。 A
模式和C 模式询问格式

如图1所示,交互模式询问格式如图3所示,S 模式询问格式如图4所示。

style="width:8.47334in;height:3.42672in" />

0.8 us±0. 1μs

3 交互模式询问格式

style="width:11.24666in;height:4.23346in" />2μs±0.05μs

2,75μs±0.05 us 1.25μs±0.05

μs

0.205 μ5ʌ<img src="https://ab.github5.com/GB_9_19_file_path/bc3fb9a7fa66705b/media/image8.png"

style="width:0.11691in;height:0.51462in" /> .02us

0.5μs

谢问脉冲 Pt P?

0.8μs±0.1μs 0.8μs±0.1μs

抑制脉冲

可能的相位

反转位置

P6 短:16.25μs±0.25μs

P6 长:30.25μx±0.25μ

0.4μs+0.05μs

上升沿:0.05

下降沿:0.05

0.8μs±0.1μs

4 S 模式询问格式

4.2.1.2 应答能力

S
模式应答机应至少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中定义的5级能力中一级的

要求。

4.2.1.3 应答特性

4.2.1.3.1 A/C 模式应答特性

同4 . 1 . 1 .2。

GB/T 12183—2018

4.2.1.3.2 S
模式应答特性

S 模式应答信号格式如图5所示。

应答数据块

style="width:12.14in;height:4.7333in" />

注:图中应答数据a 为位序0010 ……001的应答数据模块示例。

5 S 模式应答信号格式

4.2.1.3.3 特殊位置识别(SPI)脉冲

同4.1.1.2.3。

4.2.1.3.4 A/C 模式应答代码

4.2.1.3.4.1 A 模式代码

同4.1.1.2.4.1。

4.2.1.3.4.2 C 模式代码

同4.1.1.2.4.2。

4.2.1.3.5 S 模式应答代码

S 模式应答信息格式如图6所示。

style="width:0.80665in" />style="width:8.27337in" />style="width:8.27337in" />style="width:8.27998in" />style="width:8.24002in" />style="width:8.26661in" />style="width:8.27322in" />style="width:1.34662in" />style="width:1.44668in" />style="width:1.63989in" />style="height:0.39314in" />style="width:8.27322in" />style="width:8.27322in" />style="width:8.27998in" />style="height:0.39336in" />style="width:8.28659in" />style="width:1.35338in" />style="width:2.02in" />style="width:1.17339in" />style="width:1.16002in" />style="width:1.14028in;height:0.39375in" />class="anchor">GB/T 12183—2018

DF=0

DF=1

DF=2

DF=3

TF=4

DF=5

DF=6

DF=7

DF=8

AC:13

00001

00010

0) 0011

2783

27r83

270r83

P:24

P:24

00100

FS:3

DR:5

UM:6

AC;(3

AP;24

00101

FS:3

JR:5

UM:6

(I):13

AP:24

270r83

P:24

01000

短报文空空监视

(ACAS)

监视:高度应答

监视:代码应答

DF=9

VL— 10

DF=11

DF=12

DF=13

01001 270r83 P:21

P;24

270r83

PI:24 全呼叫应答

01100

P:24

LH=14 01110

P:24

—2— AC:13 MV:56 AP:24 长报文空-空监视

DF— 17 10001 CA:3 AA:24 ME:56 Pl:24

DF=18 10010 CF:3 AA:24 MF:56 PI:24

IDJi=19 10011 AF:3 Military Application :104

DF=20 10100 FS:3 DR:6 UIM;6 AC:13 MB:56 AP:24

DF=21 10101 FS:3 TR:5 TJM:6 TT}:13 MB:56 AP:24

扩展断续振荡

扩展断续振满/非应答机

军事应用

通讯B 高度应答

通讯B 代码应答

DI=22 10110

-270r83

:24 军事运用(预留)

IDF=23 10111 -270r83 P :24

style="width:8.26661in" />

DF=21 1] KE:1 ND:4 MT:80 AP:24 通讯D(ELM)

注1: XX:M 表示分配 M 位的"XX" 字 段 。

注 2 : P:24 表示留给奇偶校验信息的24位字段。

注3:[N] 表示未分配的N 位代码,发送时这些位显示为“0”。

注 4 : 下 行 格 式(DF)0
到23,对应于应答信号的前5位。格式号24规定前面位由"11"起始,其他3位数据由询问信

号的内容确定。

注5:此图完整显示了所有格式,但其中部分格式尚未使用和设置。针对未使用的格式,将来可能设置为短格式

(56位)或长格式(112位)。

6 S 模式应答信息格式

GB/T 12183—2018

S 模式应答信息字段定义见表2。

2 S 模式应答信息字段定义

标志符

功 能

AA

地址通告(Address announced)

AC

高度代码(Altitude code)

AF

应用字段(Application Field)

AP

地址/校验(Address parity)

CA

能力(Capability)

CC

互联能力(Cross-link Capability)

CF

控制字段(Control Field)

DF

下行格式(Downlink format)

DR

下行请求(Downlink request)

FS

飞行状态(Flight status)

ID

识别(Identity)

KE

控制(Control,ELM)

MB

信息(Message,Comm-B)

MD

信息(Message,Comm-D)

ME

信息,扩展间歇应答(Message,extended squitter)

MV

信息(Message,ACAS)

ND

D段数量(Number of D-segment)

P

地址/校验(Address parity)

PI

校验/询问机识别码(Parity/interrogator identifier)

RI

应答信息(Reply information)

SL

交通报警及防撞系统灵敏度等级报告(TCAS Sensitivity Level Report)

UM

有用信息(Utility message)

VS

垂直状态(Vertical status)

4.2.1.3.6 应答脉冲波形

4.2.1.3.6.1 A/C 模式应答脉冲波形

同4.1.1.2.5。

4.2.1.3.6.2 S 模式应答脉冲波形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脉冲宽度为0.5μs±0.1 μs;

b) 脉冲上升时间介于0.05 μs 与0.1 μs 之间;

c) 脉冲下降时间介于0.05 μs 与0.2 μs 之间;

d) 应答脉冲序列中任何一个脉冲相对于其他脉冲的幅度变化不超过2 dB。

GB/T 12183—2018

4.2.2 技术性能要求

4.2.2.1 接收性能

4.2.2.1.1 接收频率

应为1030 MHz±0.2 MHz。

4.2.2.1.2 灵敏度

最低触发电平(MTL) 容限应为—77 dBm~—71 dBm。

4.2.2.1.3 动态范围

信号在 MTL+3dB~-21dBm 之间时,应答率应不小于99%。

信号为-81 dBm 时,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2.2.1.4 带宽和带外抑制

带宽:同4.1.2.1.3。

带外抑制:低于1005 MHz 和高于1055 MHz 时,带外抑制至少60 dB。

4.2.2.2 处理性能

4.2.2.2.1 A/C 模式询问

4.1.1.1 。

4.2.2.2.2 脉冲译码特性

4.2.2.2.2.1 A/C/S 全呼叫模式识别

询问信号在 MTL+1dB~-21dBm,P₄ 位置及宽度应满足图3中 A/C/S
全呼叫格式的要求,且

P₄ 幅度:

a) 大于 P。幅度 - 1 dB, 应识别为 A/C/S 全呼叫询问;

b) 小于P₃ 幅度-6 dB,应识别为 A/C 模式询问。

4.2.2.2.2.2 A/C 全呼叫模式识别

询问信号在 MTL+1dB~-21dBm,P₄ 位置及宽度应满足图3中仅A/C
全呼叫格式的要求,且

P₄ 幅度:

a) 大于 P₃ 幅度 - 1 dB, 应不接受该询问;

b) 小于P₃ 幅度-6 dB,应识别为 A/C 模式询问。

4.2.2.2.3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

脉冲位置容限要求如下:

a) 若 P₁-P₃ 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A 模式:8μs;C 模式:21μs)的±0.2 μs
内,则识别为有效 A/C 模式询问;

b) 若 P₁-P₃ 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的±0.2 μs 内,且 P₃-P₄
脉冲间隔在标准间隔的±0.05 μs 内,则 识别为有效的 A/C/S 全呼叫询问;

c) 若 P₁-P₃ 脉冲间隔比标准值偏差≥1 μs,则识别为无效的 A/C
模式询问、A/C/S 全呼叫询问

GB/T 12183—2018

以及仅 A/C 全呼叫询问;

d) 若在 P, 上升沿后的1.7μs~2.3μs时间内没有检测到 P 上升沿,则认为
A/C/S 全呼叫询问

无效。

4.2.2.2.4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 模式询问)

若 P₁ 、P₃ 脉冲宽度在0.7μs~0.9μs,则认为 A/C 模式询问有效。

4.2.2.2.5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 全呼叫询问)

A/C/S 全呼叫询问宽度脉冲容限要求如下:

a) 若 P₁ 、P₃ 脉冲宽度都在0.7μs~0.9μs,并且P₄
的脉冲宽度在1.5μs~1.7μs,则认为 A/C/S 全呼叫询问有效;

b) 若 P₄ 脉冲宽度小于1.2μs 或大于2.5μs,则认为 A/C/S 全呼叫询问无效。

4.2.2.2.6 窄脉冲的应答率

信号幅度在MTL~-45dBm 的范围内,如果 P₁ 或 P₃ 脉冲宽度不大于0.3
μs,应答机对 A/C 模

式询问或 A/C/S 全呼叫询问的应答率应不大于10%。

4.2.2.2.7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要求如下:

a) 如果应答机根据 P₂ 脉冲来检测同步相位反转:

1) 当其在 P₂
上升沿后2.7μs~2.8μs被接收到时,则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2) 当其在P² 上升沿后小于2.55μs或大于2.95μs
时,则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3) 当处于范围2.55
μs~2.7μs或2.8μs~2.95μs内时,可接受也可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 脉冲。

b) 如果应答机根据 P。脉冲来检测同步相位反转:

1)
当其在P。上升沿后1.2μs~1.3μs被接收到时,则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2) 当其在P。上升沿后小于1.05 μs 或大于1.45μs
时,则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脉冲;

3) 当处于范围1.05μs~1.2μs或1.3μs~1.45μs
内时,可接受也可不接受该同步相位反转 脉冲。

4.2.2.3 发射性能

4.2.2.3.1 发射频率

应为1090 MHz±1 MHz。

4.2.2.3.2 应答延迟和不稳定度

4.2.2.3.2.1 A/C 模式应答

4.1.1.2 。

4.2.2.3.2.2 A/C/S 模式全呼叫应答

P₄ 脉冲前沿和 S
模式应答信号的第一个前导头脉冲前沿之间的时间延迟应为128μs±0.5μs。

在 MTL+3dB~-21dBm 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应不大于0.1 μs。

GB/T 12183—2018

4.2.2.3.2.3 S 模式应答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前沿和S
模式应答信号的第一个前导头脉冲前沿之间的时间延迟应为128μs±

0.25 μs。

在 MTL+3dB~-21 dBm 范围内,应答脉冲序列的抖动应不大于0.08 μs。

4.2.2.3.3 应答速率

4.2.2.3.3.1 A/C 应答速率

同4.1.2.2.8。

4.2.2.3.3.2 S 模式应答速率

应不小于50次/s。

4.2.2.3.4 断续振荡

S 模式应答机应能产生断续振荡信号,断续振荡信号的周期为1 s±0.2 s。

4.2.2.3.5 应答脉冲幅度差

4.2.2.3.5.1 A/C 模式应答脉冲幅度差

同4.1.1.2.5。

4.2.2.3.5.2 S 模式应答脉冲幅度差

应不大于2 dB。

4.2.2.3.6 寄生发射

待机状态下,输出功率应不大于-70 dBm。

4.3 天馈单元

4.3.1 工作频率

应为1030 MHz~1090 MHz。

4.3.2 极化方式

应为垂直极化。

4.3.3 方向性

应为水平全向。

4.3.4 驻波比

应不大于1.5。

4.4 环境适应性

4.4.1 高温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3规定的高温环境条件。

GB/T 12183—2018

3 高温环境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工作温度

贮存温度

+55 +70

+85

4.4.2 低温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4规定的低温环境条件。

4 低温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贮存温度

-15 -20-45-55

-55

4.4.3 温度冲击

若平台无特殊要求,应能承受表5规定的温度冲击试验条件。

5 温度冲击试验条件

低温

高温

-15 -20-45 -55

+55 +70

4.4.4 低气压(高度)

应满足平台要求。

4.4.5 湿热

应符合 GJB 150.9A—2009 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6 振动

应符合 GJB 150.16A—2009 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7 冲击

应符合 GJB 150.18A—2009 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4.8 加速度

应符合 GJB150.15A—2009 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5 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 GJB151A—1997 的有关规定。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4.6 外部接口

4.6.1 控制

应具有控制接口,电气接口根据平台确定。

GB/T 12183—2018

4.6.2 气压高度

应具有气压高度接口,电气接口根据平台确定。

4.6.3 电源适应性

直流28V 或交流115 V, 应符合GJB181B—2012 的有关规定或满足平台要求。

4.7 连续工作能力

由产品标准规定。

4.8 可靠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9 维修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0 安全性

由产品标准规定。

4.11 尺寸、重量

由产品标准规定。

5 测试方法

5.1 测试环境、测试仪表

5.1.1 测试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下列测试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a) 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25%~75%;

c) 气压:86 kPa~106 kPa。

5.1.2 测试仪器、仪表

测试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符合被测产品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其测量误差应小于被测指标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b) 应经过计量单位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5.2 A/C 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5.2.1 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5.2.1.1 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7所示。

GB/T 12183—2018

style="width:8.90003in;height:3.08in" />应答机测试系统

ANT

端口

应答机

稳压电源

示波器

图7 应答模式和应答特性测试框图

5.2.1.2 测试内容

5.2.1.2.1 应答模式

4.1.1.1 中的询问模式时,检查应答机对选择的询问模式是否作出正

确应答。

5.2.1.2.2 应答特性

5.2.1.2.2.1 框架脉冲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
模式询问,选择代码为“0000”时,用示波器测试框架脉冲是否满足图2

的要求。

5.2.1.2.2.2 信息脉冲、应答代码、应答脉冲波形和应答脉冲位置偏差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 模式询问,设置 A
代码为任一代码,观察示波器是否有符合4.1.1.2.2
和4.1.1.2.4要求的所选代码的信息脉冲出现,且应答脉冲波形是否满足4.1.1.2.5的要求,应答脉冲位

置偏差是否符合4.1.1.2.6的要求。

5.2.1.2.2.3 特殊位置识别(SPI)脉冲

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 模式询问,设置 A
代码为任一代码,按下识别按钮,观察示波器上框架

脉冲F₂ 之后是否有 SPI 脉冲出现,若有 SPI
脉冲出现,其存在时间是否满足4.1.1.2.3的要求。

5.2.2 技术性能测试

5.2.2.1 接收性能

5.2.2.1.1 接收频率、灵敏度

按图7连接,设置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A
模式询问,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信号频率,是否满足

4.1.2.1.1的要求。

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电平,当测试系统译码率不小于90%时,测试系统输出的电平即为灵敏

度,观察其是否满足4.1.2.1.2的要求。

5.2.2.1.2

采用应答机测试系统测试带宽,当测试系统应答率不小于90%时,观察其带宽是否满足4.1.2.1.3

的要求。

GB/T 12183—2018

5.2.2.1.3 动态范围

测试方法同5.2.2.1.1。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输出电平,从 MTL
到高于该电平50 dB 范围内,观

测应答机测试系统,当译码率不小于90%时,是否满足4.1.2.1.4的要求。

5.2.2.1.4 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测试方法同5.2.2.1.1。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输出模式。测试各种模式的 MTL
即为模式间灵敏

度变化值,是否满足4.1.2.1.5的要求。

5.2.2.1.5 镜频抑制

测试方法同5.2.2.1.1。调整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镜像频率,且信号电平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

60 dB,当译码率不大于10%时,是否满足4.1.2.1.6的要求。

5.2.2.2 处理性能

5.2.2.2.1 应答条件

按图7连接,用应答机测试系统观察,是否满足4.1.2.2.1的要求。

5.2.2.2.2 不应答条件

按图7连接,用应答机测试系统观察,是否满足4.1.2.2.2的要求。

5.2.2.2.3 寂静时间

按图7连接,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分别输入 A 模式和C
模式两个询问信号,并使询问信号 的重复频率均为500 Hz,
代码为"0000",且询问信号电平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50 dB, 同时使 C 模式 P₁
前沿相对于A 模式 P₃ 后沿延时125μs。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逐渐缩短 C
模式 P₁ 前沿相对 于 A 模式 P₃
后沿的延时间隔时间,观察测试系统直至应答机对 C 模式不应答为止。此时,C
模式 P

前沿相对于A 模式
P。后沿的延时间隔时间即为寂静时间,且是否满足4.1.2.2.3的要求。

5.2.2.2.4 旁瓣抑制

按图7连接,使用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旁瓣抑制信号,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4的要求。

5.2.2.2.5 脉冲宽度识别

按图7连接,调整输入信号脉冲宽度,使其满足4.1.2.2.5的规定,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5的

要求。

5.2.2.2.6 回波抑制和恢复

按图7连接,输入规定的信号,重复频率500 Hz。 在 P₁ 前加入脉冲宽度为1 μs
的单个降低灵敏度 脉冲,使其信号强度高于最低触发电平50 dB。
将降低灵敏度脉冲后沿与P₁ 脉冲前沿的间隔由1 μs 变

化到15 μs,在产生90%应答率条件下确定 P₁ 和 P₃
的信号强度,观察是否满足4.1.2.2.6的要求。

5.2.2.2.7 随机触发频率

按图7连接,使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满足4.1.2.2.7约定的信号,观察应答机输出的响应是否满足

4.1.2.2.7的要求。

GB/T 12183—2018

5.2.2.2.8
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按图7连接,输入规定的信号,重复频率从500 Hz~2000
Hz变化,测试应答机应答重复频率。增

大高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分别高于灵敏度3 dB 和30
dB,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8的要求。

5.2.2.2.9 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按图7连接,输入规定的信号,观察应答延迟和不稳定性,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2.9的要求。

5.2.2.3 发射性能

5.2.2.3.1 发射频率

按图7连接,输入规定的信号,观察发射机的发射频率,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3.1的要求。

5.2.2.3.2 发射功率

按图7连接,输入规定的信号,观察发射机的发射功率,观察其输出是否满足4.1.2.3.2的要求。

5.3 S 模式应答机的测试方法

5.3.1 主要使用性能测试

5.3.1.1 测试框图

同图7。

5.3.1.2 测试方法

5.3.1.2.1 应答模式

调整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当产生符合4.2.1.1中的询问模式时,应答机对选择的询问模式作出

应答。

5.3.1.2.2 应答能力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测试。

5.3.1.2.3 应答特性

5.3.1.2.3.1 A/C 模式应答特性

同5.2.1.2.2。

5.3.1.2.3.2 S 模式应答特性

按图7连接,调整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为S 模式询问,观察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结果是

否满足4.2.1.3.2的要求。

5.3.1.2.3.3 特殊位置识别(SPI) 脉冲

同5.2.1.2.2.3。

5.3.1.2.3.4 A/C 模式应答代码

同5.2.1.2.2.2。

GB/T 12183—2018

5.3.1.2.3.5 S 模式应答代码、应答脉冲波形

按图7连接,调整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输出为S 模式询问,观察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接收的应

答信号是否满足4.2.1.3.5的要求;观察示波器上应答脉冲波形是否满足4.2.1.3.6.2的要求。

5.3.2 技术性能测试

5.3.2.1 接收性能

5.3.2.1.1 接收频率

按图7连接,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 模式询问信号,在1029.8
MHz~1030.2 MHz

范围内改变RF 信号的频率值,将 RF 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MTL+3dB, 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

取此时 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是否不小于90%。

5.3.2.1.2 灵敏度

按图7连接,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 A 模式、A/S 模式全呼、仅
S 模式询问信号, 改变 RF 信号幅度大小,记录能使 S
模式应答机达到90%以上应答率的 RF 信号幅度的最小值,此时

RF 信号幅度为以上模式的灵敏度值,观察是否满足4.2.2.1.2的要求。

5.3.2.1.3 动态范围

按图7连接,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分别产生标准的 A 模式、A/S
模式全呼叫和仅S 模式询

问信号。在MTL+3dB 和 - 21 dBm 范围内以5 dB 的步进值改变RF
信号幅度大小,从S 模式应答机

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将 RF 信号幅度大小设置为—81 dBm,
从 S 模式应答机

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观察其结果是否满足4.2.2.1.3的要求。

5.3.2.1.4 带宽及带外抑制

带宽测试方法同5.2.2.1.2。

带外抑制测试方法: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 模式询问信号,将
RF 信号的频率值

设置为1005 MHz, 将 RF 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 MTL+60 dB,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是否不大于10%。

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 模式询问信号,将RF
信号的频率值设置为1055 MHz,

将 RF 信号输出幅度设置为 MTL+60 dB,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

率是否不大于10%。

5.3.2.2 处理性能

5.3.2.2.1 A/C 模式询问

同5.2.1.2.1。

5.3.2.2.2 脉冲译码特性

按图7连接,改变 P₄ 脉冲的幅度及 P₃
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2的要求。

5.3.2.2.3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₁-P₃ 脉冲)

按图7连接,改变 P₁ 脉冲及P₃
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3的要求。

GB/T 12183—2018

5.3.2.2.4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₄ 脉冲)

按图7连接,改变 P, 脉冲的位置,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5的要求。

5.3.2.2.5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 模式询问)

按图7连接,改变 P₁ 、P₃
脉冲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4的要求。

5.3.2.2.6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 模式询问)

按图7连接,改变 P₁、P₃、P₄
脉冲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5的要求。

5.3.2.2.7 窄脉冲的应答率

按图7连接,改变 P、P₃ 脉冲的宽度,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6的要求。

5.3.2.2.8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分别调节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上升沿到P₂ 、P₆
上升沿的间隔,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2.7的要求。

5.3.2.3 发射性能

5.3.2.3.1 发射频率

按图7连接,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规定的询问信号,观察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的发

射频率值,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1的要求。

5.3.2.3.2 应答延迟和不稳定度

按图7连接,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
模式询问信号,在MTL+3dB~—21

之间改变 RF 信号幅度大小,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dBm

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S 模式全呼叫询问信号,在MTL+3
dB~—21 dBm 之

间改变 RF 信号幅度大小,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S 模式询问信号,在 MTL+3dB~-21
dBm 之间改变

RF 信号幅度大小,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应答延迟时间和不稳定度。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2的要求。

5.3.2.3.3 应答速率

按图7连接,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 A 模式询问信号,将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

的询问次数设置为1200次/s,RF 信号幅度设置为 MTL+3 dB,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率。

操作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A 模式询问信号,将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设

置为1500次/s,RF 信号幅度设置为 MTL+3dB, 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S 模式应答机

的应答率。

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S 模式询问信号,将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

设置为50次/s,RF 信号幅度设置为 MTL+3dB, 从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读取此时 S 模式应答机

的应答率。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3的要求。

GB/T 12183—2018

5.3.2.3.4 断续振荡

按图7连接,打开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专用菜单,观察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上S 模式应答机
发出的断续振荡信号的格式、内容和相邻两次断续振荡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测试输出是否满足

4.2.2.3.4的要求。

5.3.2.3.5 应答脉冲幅度差

测试框图如图8所示。

style="width:6.85344in;height:2.98672in" />\$模式应答机

测试系统

ANT 端口

S 模式应符机

稳压电源

示波器

环行器

峰值功率计

8 应答脉冲幅度差测试框图

按图8连接,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 A 模式询问信号,将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

的询问次数设置为500次/s,用峰值功率计测量 A 模式应答脉冲的幅度差。

操作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产生标准的仅 S 模式询问信号,将 S
模式应答机测试系统的询问次数

设置为50次/s,用峰值功率计测量 S 模式应答脉冲的幅度差。

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5的要求。

5.3.2.3.6 寄生发射

测试框图如图9所示。

style="width:8.17331in;height:2.49326in" />频谱仪

ANT 端口

S 模式应答机

稳压

儿源

9 寄生发射测试框图

按图9连接,操作S 模式应答机处于待机状态。将频谱仪频率设为1090 MHz,
带宽130 MHz, 扫

描时间2 s
进行测试,此时显示的功率值即为寄生发射功率。测试输出是否满足4.2.2.3.6的要求。

5.4 天馈单元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GB/T 12183—2018

5.5 环境适应性

5.5.1 高温

按GJB150.3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2 低温

按 GJB150.4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3 温度冲击

按GJB150.5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4 低气压(高度)

按 GJB150.2A—2009 的规定测试。其中工作和贮存测试压力为海拔高度15250
m(12 kPa)。 测

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

5.5.5 湿热

按GJB74A—1998 中4.7.12.3.2的规定测试。测试持续时间为48 h。
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

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6 振动

按GJB150.16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中间检测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7 冲击

按GJB 150.18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中间检测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5.8 加速度

按GJB150.15A—2009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

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6 电磁兼容性

按 GJB152A—1997
的规定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项目和测

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7 外部接口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GB/T 12183—2018

5.8 连续工作能力

测试项目由产品标准确定。

5.9 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应按GJB 899A—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 维修性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 应按GJB 2072—1994 规定的方法进行。

5.11 安全性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

5.12 尺寸、重量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

5.13 包装

根据7.2的要求,按产品标准、包装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对照实物进行检查和试验。

6 质量评定程序

6.1 检验分类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分为:

a) 鉴定检验;

b) 质量一致性检验。

6.2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见表6、表7。

6 A/C 模式应答机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

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章条号

测试方法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1

应答模式

4.1.1.1

5.2.1.2.1

2

应答特性

——

——

4.1.1.2

5.2.2.1.1

3

接 收 性 能

接收频率

4.1.2.1.1

5.2.2.1.1

4

灵敏度

4.1.2.1.2

5.2.2.1.1

5

带宽

4.1.2.1.3

5.2.2.1.2

6

动态范围

4.1.2.1.4

5.2.2.1.3

7

模式间灵敏度变化值

4.1.2.1.5

5.2.2.1.4

8

镜频抑制

4.1.2.1.6

5.2.2.1.5

GB/T 12183—2018

6 ( 续 )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

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章条号

测试方法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9

处 理 性 能

应答条件

4.1.2.2.1

5.2.2.1.5

10

不应答条件

4.1.2.2.2

5.2.2.2.2

11

寂静时间

4.1.2.2.3

5.2.2.2.3

12

旁瓣抑制

4.1.2.2.4

5.2.2.2.4

13

脉冲宽度识别

4.1.2.2.5

5.2.2.2.5

14

回波抑制和恢复

4.1.2.2.6

5.2.2.2.6

15

随机触发频率

4.1.2.2.7

5.2.2.2.7

16

应答速率和应答速率限制

4.1.2.2.8

5.2.2.2.8

17

应答延时和不稳定性

4.1.2.2.9

5.2.2.2.9

18

发射

性能

发射频率

4.1.2.3.1

5.2.2.3.1

19

发射功率

4.1.2.3.2

5.2.2.3.2

20

天 馈 单 元

工作频率

o

4.3.1

5.4

21

极化方式

0

4.3.2

22

方向性

0

4.3.3

23

驻波比

o

4.3.4

24

环 境 适 应 性

高温

4.4.1

5.5.1

25

低温

4.4.2

5.5.2

26

温度冲击

4.4.3

5.5.3

27

低气压(高度)

——

4.4.4

5.5.4

28

湿热

4.4.5

5.5.5

29

振动

4.4.6

5.5.6

30

冲击

4.4.7

5.5.7

31

加速度

4.4.8

5.5.8

32

电磁兼容性

4.5

5.6

33

外部

接口

控制

4.6.1

5.7

34

气压高度

4.6.2

35

电源适应性

4.6.3

36

连续工作能力

4.7

5.8

37

可靠性

o

4.8

5.9

38

维修性

4.10

5.11

39

安全性

4.11

5.12

40

尺寸、重量

4.11

5.12

41

包装

7.2

5.13

“●”表示必做项目;“o”表示选做的项目;“一 ”表示不做项目。

GB/T 12183—2018

7 S 模式应答机检验项目表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

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章条号

测试方法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1

应答模式

4.2.1.1

5.3.1.2.1

2

应答能力

4.2.1.2

5.3.1.2.2

3

应答特性

4.2.1.3

5.3.1.2.3

4

接收

性能

接收频率

4.2.2.1.1

5.3.2.1.1

5

灵敏度

4.2.2.1.2

5.3.2.1.2

6

动态范围

——

4.2.2.1.3

5.3.2.1.3

7

带宽和带外抑制

4.2.2.1.4

5.3.2.1.4

8

处理

性能

A/C模式询问

4.2.2.2.1

5.3.2.1.4

9

脉冲译码特性

4.2.2.2.2

5.3.2.2.2

10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₁-P₅)

4.2.2.2.3

5.3.2.2.3

11

询问脉冲位置容限(P₄)

4.2.2.2.3

5.3.2.2.4

12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模式询问)

4.2.2.2.4

5.3.2.2.5

13

询问脉冲宽度容限(A/C/S模式询问)

4.2.2.2.5

5.3.2.2.6

14

窄脉冲下的应答率

4.2.2.2.6

5.3.2.2.7

15

同步相位反转脉冲位置容限

4.2.2.2.7

5.3.2.2.8

16

发射

性能

发射频率

4.2.2.3.1

5.3.2.3.1

17

应答延迟

4.2.2.3.2

5.3.2.3.2

18

应答速率

4.2.2.3.3

5.3.2.3.3

19

断续振荡

——

4.2.2.3.4

5.3.2.3.4

20

应答脉冲幅度差

4.2.2.3.5

5.3.2.3.5

21

寄生发射

4.2.2.3.6

5.3.2.3.6

22

天馈

单元

工作频率

o

4.3.1

5.4

23

极化方式

0

4.3.2

24

方向性

o

4.3.3

25

驻波比

0

4.3.4

26

环境

适应

高温

4.4.1

5.5.1

27

低温

4.4.2

5.5.2

28

温度冲击

4.4.3

5.5.3

29

低气压(高度)

4.4.4

5.5.4

30

湿热

4.4.5

5.5.5

31

振动

4.4.6

5.5.6

32

冲击

——

4.4.7

5.5.7

33

加速度

4.4.8

5.5.8

GB/T 12183—2018

表7(续)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

检验

质量一致性检验

要求的

章条号

测试方法

章条号

A组

B组

C组

D组

34

电磁兼容性

4.5

5.6

35

外部

接口

控制

4.6.1

5.7

36

气压高度

4.6.2

37

电源适应性

4.6.3

38

连续工作能力

4.7

5.8

39

可靠性

0

4.8

5.9

40

维修性

4.9

5.10

41

安全性

4.10

5.11

42

尺寸、重量

4.11

5.12

43

包装

7.2

5.13

注:“●”表示必做项目;"o"表示选做的项目;"一"表示不做项目。

6.3 鉴定检验

按GJB 74A—1998 中4.4的规定执行。

6.4 质量一致性检验

按GJB 74A—1998 中4.5的规定执行。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7.1.1 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产品型号;

c) 生产批号;

d) 生产日期。

产品标志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4的规定。

7.1.2 包装箱面标志

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4.3的规定。

7.2 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GB/T 12183—2018

b) 防护要求应符合 GJB 74A—1998中5. 1的规定;

c) 包装箱容器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2.1的规定;

d) 随机文件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1.10的规定。

7.3 运输

包装好的 A/C 模式或S
模式应答机在不受雨、雪和烈日的直接影响下,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空

中等单一运输或上述任一组合运输。

运输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3.1的规定。

7.4 贮存

包装好的 A/C 模式或S
模式应答机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无

酸碱腐蚀,无强烈机械振动,无强磁场作用和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贮存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 74A—1998 中5.3.2的规定。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12183-2018 空中交通管制机载应答机通用规范.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15-T 639.1—2023 验光配镜质量技术服务规范 第1部分:框架眼镜 内蒙古自治区.pdf